由於今天只休一天,心想,就遊近一點的景點好了。於是就到號稱「開台第一街」的延平街,位於安平古堡旁,整條街道充滿了濃濃的古早味,也被稱為「安平老街」。
安平古名一鯤身,又稱台窩灣,是台灣外來文化最早的發源地,。西元1630年荷人於一鯤身建築熱蘭遮城,並於城東設鎮,為熱蘭遮街,做為對中國和日本貿易的場所。
當時貿易繁榮,居民通稱「市仔街」,有台灣第一街之稱。歷三百餘年滄桑,雖然已經不復當年商旅盛況,然而許多古老的洋樓、民宅櫛比相連,趣味有致。
安平樹屋 原為「德記洋行」後方的舊倉庫,百年來榕樹與老屋盤根錯節的共生,形成了「你牆中有樹,我樹中有牆」的奇妙景觀。
針對樹屋的特殊生態,台南市政府特別搭建了空中棧道,採開放式的空間,方便民眾親近。整個樹與屋彷彿是一對戀人,恰如其份的分享空間;恰如其份的相互依存,每個地方都似乎有著巧妙的平衡,處處充滿了神秘的情調,加上導覽人員熱心的解說,已儼然成為安平最受青睞的景點之一。
「東興洋行」建於光緒年間,是德商的貿易據點,主要出口品為樟腦、糖並代理輪船運輸業務。洋行經過台南市政府整修後,於民國76年開闢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館內介紹早年在安平的外商貿易往來的相關資料。
整個建築的特色是以西洋建築風格為基礎,再巧妙融入了本土建材及裝飾藝術,目前與德記洋行同為台南僅存的兩棟洋行建築。
近年,因為安平老街的觀光人潮帶動起一個新興的「安平形象商圈」,包含延平街、古堡街、平生路、效忠街、安北路、運河路等。同時政府也主動針對周邊古蹟景點進行修護與建設,整個安平形象商圈越發完整。
來到安平,一定要吃的就是「周式蝦捲」,還有濃郁口感的蚵捲、蚵仔煎、蝦捲,再來碗道地的鼎邊銼、棺材板,這種滋味會讓人忍不住一份接著一份的不停點菜,絕對是海港小吃的最大優勢。
鼎邊銼是用 在來米 和 糯米 混合做成的,搭配新鮮的蚵仔、魚片 金針、木耳、青菜等配料,最後再加入店家獨特的湯頭,就是這碗好吃的~鼎邊銼 ~
聞名中外的台南小吃棺材板,是以雞胸肉、雞肝、花枝與鮮奶、麵粉糊調理而成,其濃稠的勾芡湯汁內餡,吃起來不油膩,清爽又順口。
老街上有多家負載著歷史與文化的百年老店,其中受到民眾喜愛的百年蜜餞店~永泰興蜜餞~堅持古法釀製,以及至今堅持的手工禮盒包裝,都具有濃濃古早氛圍,而對面的正合興蜜餞則標榜以中藥釀製蜜餞,每種口味皆以不同的中藥配方來製造,獨特風味也廣受歡迎。由他川流不息的人潮便可想而知囉。
炎熱的午後 渴了 便隨旁買了一杯會冒氣泡的雪碧來解渴
在老街中無意中發現了這一條種滿茉莉花的幽靜小巷
台南的伴手禮之一凸餅
據說是明初年間民間一般人生活比較拮据,婦女生產坐月子、營養補充上比較不足,所以就發明了以凸餅來補充營養,從那時開始流傳的做月子的補品點心「椪餅」、「凸餅」、「月內餅」等名稱,因在台南府城傳統老師傅傳承下,一直保留傳統做法,並在台南府城發揚開來,雖在台灣其他縣市均有販售類式凸餅外觀的傳統餅,但是在製程上缺少真正發麵技術及祖傳配方,所以才能做到皮薄不塌,口味獨特的「凸餅」。
凸餅製作過程中是不添加任何色素、膨鬆劑,完全是以麥芽糖、黑糖、麻油、花生油製成的內餡,遇熱產生氣體膨脹,使得凸餅可以作的圓圓椪椪的。也正因為不添加任何的化學原料,所以很符合現代人所要求的健康食品。

經台南市政府文化局重新定位,將凸餅代表台南府城名產又稱「台南府城香餅」,更別具意義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