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據時期,深坑曾為整個台北文山區的行政中心;目前為台北縣最小的鄉,也是全國最小的鄉,但名氣卻聞名全台。是台北盆地往宜蘭必經之路,再加上附近地區茶葉與染料以此為集散地,成為今日深坑老街的由來。老舊屋瓦古厝、老街前的百年老樹,也成了深坑老街的地標,深坑老街的亭仔腳,裝飾著精緻的磨石花磚,似乎在傾說著深坑老街以往的繁華景象。
舊期的深坑老街,長約200公尺,寬還不到2公尺的泥路,街旁的房舍也只是草屋,值到後來有一次的街上廟會,在焚燒紙錢時不慎引燃草屋,將整條的深坑老街付之一炬;火災後的重建,才將屋舍設計為瓦屋,牆壁則是以土角磚做成,地板鋪著水石,就是俗稱的『土角厝』;至日據時代,1915年,日本人實施街道改正計劃,開始拓寬街道,土角厝也改建成有『亭仔腳』的立面街屋,成為今日深坑老街的面貌。
三級古蹟~深坑黃氏~永安居~
安居位在深坑北深路三段8號,距離老街入口約50公尺。大約在民國元年由二房黃守禮的四個兒子共同合建,於民國四年完工。原先建永安居的正身、左右內護龍、左外護龍,內圍牆及入口門樓等部份,為求子孫「永久平安居住」之意,取名「永安居」。
永安居的建築相當吸引人。使用大量的磚及石材,正面的紅磚色澤與石材使用古拙樸實,益發使得這座古宅格外華麗而引人入勝。後來,又加建右護龍、豬寮、廁所及外圍牆。構成現今永安居的建築規模。
↓深坑橋碑,位於中正橋旁邊,有70多年歷史,碑文因風化已很難辨識
深坑老街中的豆腐美食,是不容錯過!大樹下的豆腐,可是令許多遊客聞名前來,還有紅燒豆腐、黑豆腐、碳烤臭豆腐,令人垂涎三尺
百年以上的老樹在許多的鄉鎮中是習以為常的地標,亦為居民生活中精神象徵來源;而依傍著老樹的居民不是納涼聊天話家常,便是就地做起生意來,因此以大樹下為名的店家不在少數。深坑老街以豆腐為名,大樹下豆腐三吃也是遊客來到深坑不曾錯過的一處美食天堂
沿著縣道走進深坑老街,大樹下豆腐三吃保證您滿載而歸
深坑老街中,有許多富有歷史的建築,其中『德興居』是深坑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築,閩南式的特色,可是擁有百年的歷史!建材及雕刻十分講究,加上騎樓的巴洛克是雕花立面,牆頂上還有法國式的花草裝飾,更是別有風味,具有立體感;在德興二字旁,有兩隻鰲魚,龍頭魚身,分別有掌雨跟鎮火的作用;此外,這裡還是深坑名人黃德隆所在↓
草仔粿是九份的名產,如今已移至深坑老街上,只是15元的價格比九份還要貴上5元,相信去過九份的遊客都會發現。整個老街上賣草仔粿的店約十來家,其中深坑街120號前所賣的草仔粿頗具特色。遊客在店頭前可以見到山上採來正晾曬的鼠蘜草,一旁則由剛出爐特售的各式草仔粿,無論是菜脯米、鹹綠豆或芋粿巧等口味,都相當受遊客的喜愛↓
大樹下所賣的豆腐並不複雜,傳統的三種口味──紅燒豆腐、豆腐羹及紅燒魚豆腐是店家建議不可錯過的主菜,此時若再配上一盤炒麵或是一杯酸梅湯的話,堪稱人生絕妙。雖然隨著觀光熱潮的興起,深坑街上店家間的競爭愈見激烈,有的講究氣氛以六十年代招來客人;有的以推陳出新的豆腐花樣,算算十八般武藝樣樣不少;也有以深坑老街的歷史為訴求,
位於深坑老街中段處的店家其後臨景美溪,昔日舊碼頭營造了不少吸引力;店家或許是推翻豆腐材料,而以黑豆手工精致黑豆腐吸引老饕的也有↓
麻辣豆腐~外觀原以為會很辣
~ㄟ~吃了確不是我想像中的那麼辣,有點坩坩辣辣的,還蠻有味道的,是我喜歡吃的味道。
無論您是喜歡傳統美食或追求創意嚐新求變的人,在這條僅二百餘公尺的深坑街,都能找到心有所屬的店家,一品豆腐美味天堂帶給人們的極致享樂。
交通資訊
● 位於中山路與文化路交口
● 公車深坑站下
● 一0六縣道轉深坑老街即可見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