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曇花一現的鐵路,為此地帶來了繁盛的日子,


隨著鐵路改道,商機人潮也像雲朵般消失,


只留下這片古老又華麗的街屋,靜靜的緩慢生活。


這就是湖口老街



大湖口街包含「街頭」「橫街」「新街」三條街,


其中街頭最早建立;其次是橫街;


至於最晚興建的新街,就是現在所稱的「湖口老街」,


建於民國四年的湖口老街,


結合了東亞的紅磚、西洋的華麗裝飾與廊柱、閩南式的堂號浮雕,


屬於「大正式建築」。


這是日本於大政時期在殖民地所見的新式建築,


高挑的屋頂、寬闊的亭仔腳,拱形門廊戶戶相對,


二樓窗戶和女兒牆間有水泥楣點綴,商號名稱鐫刻其上,


常被誤認為是巴洛克建築


↑這棟尖頂造型直指天際的教堂,純西方的設計,


與老街中西混合風格全然不同。在物質缺乏的年代,


天主教堂的物資幫助老湖口居民度過不少難關,


現已改成博物館,成為老街的心地標。


民國3年(大正三年)開始建構的「老街」,


當時可是大湖口地區的一大盛事,不但商家們有所期待,


旅人們對它注目有加,附近居民也對它十分好奇。


事實上,在老街興建之前,前後兩端區域,


就以有幾條民街先存在了。他們的建蓋年代,據現在的老街居民表示,


在民國前就已經有了,建蓋日期和老街差不多。


老街」落成之後,整個車站區顯得更加氣勢不凡,


市容煥然一新。


當時居民們為了區別起見,就以「新街」稱呼現在的湖口老街,


其他兩條較早存在的民街,分別被稱為「老街」與「橫街」,


只是「新街」在經過幾百年的風霜之後,人們也不得不向時間低頭,


幫它換個相稱的名字了。「新街」一路走向「老街」的歷程,


迄今有八十餘載。


↑老街唯一新建的幾間房子


走一趟湖口老街,懷舊之情油然而生,


這裡完整的保存了台灣所剩無幾的傳統長形街屋。


整條長約 三百公尺 的街道以紅磚拱門連貫,


立面牌樓滿佈各式精緻的雕花,寬闊的亭仔腳有著特有的大方氣派;


街屋內部則如多數的長形店屋一般,有著好幾院落的進深,


兼具住家與店舖的雙重功能。





兩排老房舍組成的老街,最大特色在2層樓的山牆,


又以228號的女兒牆下的「爰得其所」最為特別。


其浮雕,既非店號,也非堂號,


據說是因當時屋主吳建寅決心在湖口安身立命的心境。


精製的牌樓立面,也讓這被封為老街最美的建築。




 





油畫老闆於老街店面裡,


顯得悠然自在的沉靜在自己的作畫哩,




吃著雞蛋冰,悠遊於老街裡,也別有一番滋味



豆之味老闆娘說,他們在這裡開兩年多了。


本店則開在市區,也開立有六年多了。





店裡陳設著有三種不同竹製的椅子


和兒時在巷子口,坐在板凳上吃豆花的記憶有異曲同工之妙





桌子玻璃下放著一張,


導正一般顧客對製作豆花的食材觀念



店裡的招牌甜點~豆漿豆花~


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配上精心熬製的紅豆,口味更佳


這一家是日治時期的郵便局,光復後,


汪氏夫婦略加裝修,


成一間半露天的電影院,取名「復興戲院」,


而今是一家饒富藝術色彩的客家菜餐廳


客家電視台也在這裡錄影~製作節目~





老版實地操作的講解,製作琉璃的過程



多樣式的完成品,價錢公道,好讓顧客有多重選擇


亭仔腳也吊著蠻有古早味的燈飾




深邃幽遠的紅磚拱廊


湖口老街上最常見的是「寅春」的堂號,


不是因為叫「寅春」的商家開了連鎖店,


是老街在921地震時有部分損毀,加上幾十年多次產權轉移,


原始屋主已不可考。加上「寅春」代表的是每年正月時節,


有隱喻商業興盛的意思。在重建時,為了修復店面山牆前的浮雕,


大部分無法辨認的便以期望老街興盛「寅春」做為門前的堂號了。




香草花園是一家複合式的餐廳,


店裡有供應著西式和客家式的餐食


依個人的喜好而做選擇



門口也吊著不同樣式的燈飾




種植於餐廳旁的蓮霧果樹,其果實磊磊,


只可惜還來不及成熟的蓮霧就掉滿地,





位於老街上的藝術餐飲嶢品正是義和源地的前身,


延續著客家創意料理與服務精神,嶢品打著藝術餐飲的名號,


內部裝潢禪味中帶著一份藝術感,走進店內參觀,


細心品嚐,會發現嶢品用心經營的陳設。


 



嶢品餐飲不單單與藝術掛勾,還讓顧客從裡到外,


從空間藝術到食養藝術,都是絕佳搭配與精緻藝術的文化


老街的三元宮建於道光15(1835),奉祀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俗稱三界神,指的是天官、地官、水官。


天官是堯,生日是 農曆115日 ,俗稱上元節;


地官是舜,生日是 農曆715日 ,


俗稱中元節;水官是禹,生日是農曆1015日,俗稱下元節。


廟裡除供奉主神三官大帝外,


還有觀音佛祖、媽祖、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伯公)。


老湖口天主堂與老街另一端點的古蹟三元宮遙遙相對,


二者一為東方、一為西方,


卻共同見證老湖口從興衰走向沒落的發展史。來到老街上,


可以充份感受老街居民對中國傳統廟宇信仰及西方天主教信仰的兼容並蓄


設立於三元宮廣場旁的垃圾桶造型與老街的紅磚鋪路,


還蠻搭配的



與湖口老街垂直的橫街,據說民國6南左右建成,


這裡的居民以周姓為主,原本居住在長崗嶺﹙今長嶺村﹚,


在老街商機興盛時搬遷過來,一開始周家生意並不平穩,


直到遵循先組本業開中醫診所,才漸趨穩定,一路經營至此時,


目前以「周永興」和「周裕興」做為店號的建屋,保存最為完整。


百年歲月是一家古早風味的客家餐廳


店裡牆上貼滿許多張50年代的唱片


其中有幾張在山上的家也有,那是大哥當時的收藏品呢!


這是竹板製成的菜單,很有客家味


阿嬤的眠床也拿來當餐桌了,很有創意,


不愧是百年歲月啊


點了這些菜,看起來很配飯,但不喜好油膩菜餚的我,


覺得有點失望


真是太油了,


其金針可說是名副其實百年歲月的金針啊


黑色的金針加上濃綢油膩的湯頭,淡而無味,


所以只喝一口便無法在品嘗了。


心想是否因為是平日遊客少,


所以~走味了~




漫步於湖口老街上,


可發現有別於一般老街的不同,


因為此地的居民生活步調緩慢,


沒有城市的喧囂與壓迫感,


也沒有雜亂無章的招牌林立,


是個直得細細品味的老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